研究与探索
宋元时期天蓝钧釉分相呈色机理的实验考古研究

陈旻骁,张茂林,刘雨婷,吴琳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摘  要:使用实验考古的方法,以长石、石英、高岭土、方解石、滑石、骨灰、氧化铁等原料对宋元时期钧瓷天蓝釉进行工艺再现,并利用超景深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色度仪对烧制样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配方SiO2/Al2O3摩尔比与骨灰含量对钧釉面外观及显微结构造成的影响,以进一步明晰宋元钧釉的分相和呈色机理。结果表明,配方中不含骨灰且Fe2O3含量不变时,随着SiO2/Al2O3摩尔比的升高,釉中逐渐形成分布密集的微小分相,造成较强漫散射,釉色由透明青绿向乳白色转变,但不会形成天蓝色,因而SiO2/Al2O3摩尔比是形成钧釉乳白色的主要原因;随着骨灰含量逐渐升高,釉中微小分相逐渐长大成球形与连通蠕虫形,尺寸60nm~140nm,增强了结构色,釉色由青绿向天蓝色转变,与宋元天蓝色钧釉相近,因而骨灰是形成钧釉天蓝色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钧瓷;分相机理;单因素;结构色

  • 查看全文】已下载

打印    收藏      导出BibTex文件      导出EndNote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