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元1,熊樱菲1,吴婧玮1,龚玉武1,王建文2
(1.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上海 200003;2. 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上海 200003)
摘 要:研究选取青龙镇出土唐宋时期汀溪窑,东张窑,越窑,长沙窑等十个南方各窑口瓷片,并结合窑址出土的建窑、德清窑、龙泉窑瓷片,通过偏光显微镜显微观察了各窑口瓷片的釉层析晶现象, 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了青龙镇出土各窑口瓷器的胎釉成分,研究了胎釉的原料配方。结果显示古代陶瓷析晶釉可以分为三种:(1) 釉面上层氧化铁析晶;(2) 釉层中靠近釉泡处钙长石析晶;(3) 胎釉结合处钙长石针状析晶。析晶结构影响古代陶瓷的视觉效果,例如:汀溪窑和福建一带仿烧龙泉窑的胎釉结合处细碎状钙长石析晶结构与龙泉窑梅子青微观结构相似,这可能是其被称为“土龙泉”的原因。
关键词:釉面析晶;氧化铁;钙长石;青龙镇